肿瘤微创联盟放射性粒子消融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委王俊杰教授发表重要成果--《放射性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

由中关村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联盟)放射性粒子消融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教授牵头的国内9家医院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正式刊登发表。

放射性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RASBT)是王俊杰教授2019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的肿瘤治疗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一次性准确植入,高剂量彻底杀灭肿瘤!

简单来说就是“打得准,打得狠”!单次高剂量放射(8GY以上),产生的肿瘤坏死生物学效应比传统的低剂量长疗程要好的多。相比外照射,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分割次数更少。

肿瘤的放射性剂量不够往往不能彻底消灭癌细胞,常常残留容易复发,而放射性粒子立体定向消融治疗可以产生足够高的肿瘤局部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却很少,不但有质子重离子放疗类似的效果,而且在一些副作用方面比较少,因此是未来肿瘤放射治疗的一个方向。

早期肺癌的放射性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疗效接近手术的效果,并且副作用和花费要少很多,可以说是最具性价比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大幅提升放射性剂量到132GY(我国目前的肺癌粒子植入专家共识推荐的放射处方剂量平均为112GY)。

王俊杰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粒子局部放射剂量D90是局部控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大于150GY三年局部控制率72%,大于180GY时三年局部控制率100%。充分证明了RASBT这一技术的临床效果和意义。

放疗以往主要用于中晚期癌症的姑息性治疗,未来应该着重于早期癌症的根治性治疗。因为新的放疗技术和理念的发展,早期癌症的局部放射性剂量不断提高,达到了放射外科的效果!这意味着放疗也可以像手术一样根治早期癌症。

在内放射近距离治疗领域,王俊杰教授在国际上首先创造性的提出了放射性粒子立体定向消融治疗(RASBT)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临床效果和生命力,特别是在普通医院易于开展,极具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