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英华

邹英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国家肿瘤微创联盟副理事长、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教中心、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主编,CVIR、中华放射、中国肿瘤学、实用放射、介入放射学、中国微创外科、中国心脏病等杂志编委。

 

1986年考入原北医大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全国一级教授、著名医学专家汪绍训、李松年先生,其博士课题“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和北京青年科技论文奖。1991年-1992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院深造从事介入治疗学研究。回国以来,邹英华教授于1993年在国内最早开展了以颈动脉支架术为代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技术,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相关领域国内第一篇学术论文,成为国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先驱者。并逐渐开展了以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为代表的动脉缺血性病变和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为代表的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扩张和支架成形技术(又称作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以及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已经完成全身各部位的介入治疗万余人次,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在邹英华的带领下,介入血管外科在临床上也形成了多项特色项目和技术,其中特色项目包括:

1.腔内外血管外科专业。以腔内血管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髂股动脉狭窄为科室专业特长,同时在覆膜血管支架治疗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特色。2013年成为首批国家卫计委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邹英华带领的团队在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症等领域已经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

2.神经介入学科专业。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腔内治疗为主要特长。科室于1993年开始开展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也是开展颈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不多的单位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脑血管病介入技术已在科室广泛开展,形成了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为特色的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中心,目前开展了脑、脊髓血管造影,动脉溶栓,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栓塞术等一系列脑血管介入技术。邹英华教授作为国内脑血管病介入诊疗领域的知名专家还承担了北京市疑难脑血管病会诊和卫生部脑血管病诊疗规范制定等工作。邹英华教授还在脑血管介入技术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相关基础研究申请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交叉学科基金等资助,进行了系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3.肿瘤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是介入血管外科最早开展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之一。2000年后,科室又先后引进美国、德国等先进设备技术,开展了肿瘤的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目前已具备最完善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技术。

 

邹英华教授在业内还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介入医学专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主编、CVIR、中华放射杂志、中国肿瘤学杂志、实用放射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心脏病杂志等编委。邹英华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一项、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985” 基金一项、北京自然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名,其中博士24名。他参与多部专业书籍的编撰和翻译,并以“介入微创技术救治复杂性大出血的系列研究”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